17701766804

行業新聞

科普:減隔震技術在橋梁建設領域的應用

2019-07-19

      在地震不能被準確、及時預報的前提下,工程技術是防震減災比較有效、比較現實的手段。因此對橋梁進行抗震設計是衡量一國造橋技術的重要指標,而減隔震技術作為一種有效的建筑物抗震技術,逐漸成為大型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重要選項。這次就為大家科普減隔震技術在橋梁建設領域的應用,感興趣的話一起來看看吧!

      國外發達地區應用減隔震技術較早,如美國早在1984年就利用基礎隔震技術建造建筑,日本減隔震技術也走在世界前列。除防御地震震動外,減隔震裝置也可用于抵御建筑結構熱脹冷縮變形和荷載的變化,提高建筑結構的安全性和穩定性。


      減隔震能將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提高4到8倍5,而且由于其造價經濟,具有十分良好的推廣價值。從長遠來看,橋梁減隔震技術作為工程技術的發展方向之一,將使得建筑物抗震設計從傳統的單純抗震,過渡到抗震、隔震、減震相結合的復合抗震技術體系。


      20世紀以來,我國共發生6級以上地震近800次,遍布除貴州、浙江兩省和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外其他的省、自治區、直轄市6,因此在我國推廣建筑減震技術具有十分突出的意義。但就國際橫向對比而言,我國系統推廣使用減隔震技術起步較晚:住建部與質檢總局于2001年聯合發布的標準《建筑抗震設計規范(GB50011-2010)》,明確提出“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以上地區的建筑,必須進行抗震設計”。此后,兩部門于2010年再次頒布新的規范(即《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-2010》),對建筑物抗震設計進一步提出了明確的要求。在地方上,四川、山西、海南、甘肅及云南等也全面推廣建筑物減隔震技術。


      從橋梁建設領域來看,我國系統推廣減隔震技術始于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之后。當年交通運輸部頒布《公路橋梁抗震設計細則》(JTGTB02-01-2008),該細則將橋梁抗震設防級別分為A-D四大類,并分別對各等級抗震設防目標設立了明確的要求。


      國內減隔震細分市場近年來隨著公路、鐵路橋梁建設力度的加大而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,但由于產品使用的特殊性和功能的重要性,對相關產品實行較為嚴格的準入制度,相關產品需通過CCPC或CRCC認證才能應用于公路、鐵路橋梁。(轉自中國報告網)


      此次分享就到這里,任何疑問歡迎咨詢,書敏工業為您解答!

上海書敏工業設備有限公司微信圖片_20200628103320.png

滬公網安備 31011302006098號

滬ICP備17056894號-1     站點地圖
nXVoZPTTbY+d3MvCMPHs2TJ23mHGijyaoZQM326hRqiGBFkQwLhCV6GI5ettUKa49Dokt8Mj/9a5GDEma0IfOud4SqU7qUG9014Uq7YJg1//b31znI04eJbp8ApVjjODrhomygt13adNTWfYPDEYqUp4aZ8M4BCo2D65vW4c6hu36TdW9Vk0vwTN445sBn5PEVax6upyXA6lWwm7VkQQxA==