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701766804

行業新聞

隔震現象的發現及技術發展

2019-07-19

      建筑隔震墊是將原來建筑的基礎樁打斷,放上隔震墊,將原有的固性基礎變為柔性基礎,是一項加固的新技術.

      世界隔震技術發展的第三個里程碑--隔震技術的發現,周福霖結緣抗震減震研究,始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現場調查受到的啟發。唐山大地震后第3天,他在被毀廢墟中發現有兩棟4層磚樓屹立未倒、僅沿地面滑動約0.4米,因為墻體下面一層柔軟的防水油毛氈讓大樓逃過一劫。"如果只給建筑做硬抗地震不行,可以讓房屋變'柔軟',地震的時候讓房屋柔性的滑動。"周福霖從滑動的房屋中找到靈感。隨后出國留學的他,在1982年與導師一起做了一個隔震房屋地震震動臺模擬試驗--把安裝隔震層的四層樓房屋模型放在震動臺上,發現不隔震的房屋遇強震就被破壞,隔震的房屋卻能承受9級或更強的地震。這次就為大家科普隔震現象的發現及技術發展。地震是自然災害,雖然不可避免但是可以用一些方法大大減少損失。感興趣的話一起隨書敏小編看看吧!


      周福霖帶著隔震減震新技術回國,1993年,在廣東汕頭市建成首棟橡膠支座的8層隔震住宅,這也是當年非常高的隔震住宅樓。在次年臺灣海峽6.4級地震影響中,隔震樓在橡膠隔震層上緩慢搖擺,房屋結構在地震中保持彈性,沒有任何損壞,只是輕微擺動。聯合國工發組織為此在汕頭召開國際會議,向世界各國推廣了這種技術,稱之為"世界隔震技術發展的第三個里程碑"。

      萌芽時期提出的方案 , 雖不完全合理 、 可靠 , 但概念上已具備了隔震系統的重要的基本元素 。 1921 年 ,日本東京建成的帝國飯店是比較早的隔震建筑 ,該建筑地基在 2m 厚的軟泥土層上 ,很好地利用軟泥土層作為隔震墊 。在 1923 年關東大地震中該建筑保持完好 , 而其它建筑則普遍被嚴重破壞, 隨著地震工程學的發展 , 特別是高分子阻尼材這種橡膠制品材料的不斷涌現,基礎隔震的研究逐漸得到深入 。


      橡膠隔震墊:也是我們比較常用到的隔震墊,其分為天然橡膠隔震墊和合成橡膠隔震墊。主要優勢有:價格低廉,生產、安裝和使用方便以及隔振減噪效果良好的優點,其應用日益普遍國內外一些橡膠隔振墊(如WJ、JD1、Rubloc、Air-Loc、KH、A型等)通常為壓縮型,靜態壓縮量較小,其固有頻率約為15~20赫。


      金屬橡膠隔震墊:其原材料是不銹鋼絲,不含任何橡膠成分,但卻具備了橡膠的彈性和多孔性,同時也彌補了橡膠的不足,比如老化、容易疲勞。但是作為一種新型的產品,其在我國還沒有得到大量的應用,但是在很多惡劣環境下都是橡膠的替代品。

      上海書敏工業設備有限公司經營范圍:隔振事業;環保設備及環保工程部;動力傳動與控制部;SMT,半導體周邊設備等。承接各類減震降噪隔音項目,針對您遇到的震動問題和噪音困擾提供測試,分析,調試,改造安裝等一系列服務。

      本次小科普就到這里,任何疑問歡迎咨詢,書敏工業為您解答!

上海書敏工業設備有限公司微信圖片_20200628103320.png

滬公網安備 31011302006098號

滬ICP備17056894號-1     站點地圖
NWGD76d3cGO5x5ledM7tzzJ23mHGijyaJk7i4qs9k235igl0Mqg2FSwrtSw+MLG8n2RUFVv3ntFBFkEKscPnyW26UV8vfSC0Ya10YiEBKxyJLyOcBP9x2jFeOwHu1v4FfPgeFTaQD3NV/4DffRe5sCc9bT+Z1xyEdgNf/DY7tpZwNbg4FIp2e3+50aOOZuP260krfPwslSg+0Rh+SfB4pbAtr5p198mH3BJyWS52JyI63QvtIrGn5xvscqYP4f0QHv7fLzBAPvawLa+adffJh3+xUc17F4jp